標題:
|
社論-東莞台資大賣場熄燈停業的省思
|
單位:
|
工商時報
|
建立日期:
|
2016/07/07
|
內容:
|
2016年07月07日 04:10 主筆室 名聞兩岸的大陸東莞台資「大麥客」大賣場,驚傳於7月1日熄燈停業。由於大麥客是台商外銷轉內銷的「樣板」,其之停業充分顯示,大陸台商轉型升級工作實相當艱難,不易突破。就此,我們要深入查找原因及提出對策,以供兩岸政府和廣大台商參考。
東莞大麥客,是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後,於2011年年中開業的大賣場,其是由東莞台商發起且集合台資而成立,經營目的是幫助台商轉型升級,因應金融海嘯後的市場新形勢。其中所說的轉型,是從外銷轉為大陸內銷,至於升級,則是從代工提升為品牌經營。
近年東莞台商特別需要轉型升級,因位在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東莞,是大陸台商主要的加工出口重鎮,鞋類、電子器材、家用品是當地台商產銷的強項,在海外市場很有名,其中不少商品是為外國品牌代工。然而,金融海嘯後,國際市場胃納能力趨疲,東莞台商若不轉型升級,前途是暗淡的。
大麥客大賣場扮演的角色,就是台商轉型升級平台。一來它面向大陸社會營業,可以把東莞等地台商產品,呈現在大陸在地買家眼前;二來它以大麥客為共同品牌,使原本從事代工之台商,可以藉此品牌,升格為品牌經營模式。
另外,大麥客也進口及銷售優質的外國及台灣商品,並採用某些跨國連鎖賣場使用的會員制,以營造先進形象。其次,它曾擬定跨省展店計劃,準備到大陸幾個重點城市設分店,形成連鎖體系,以幫助台商掌握全大陸的商機。
然而,大麥客開業以來,幾乎是年年虧損,業務一直沒有起色,其間資方曾調整經營內容,即撥出部分空間設觀光夜市,俾以美食小吃來增加現金收入,但仍無法突破經營瓶頸,終於宣告熄燈停業,原址將改為教育城展覽館及跨境電商產業園,改由陸方經營團隊掌理,台商退居二線當股東。未來「大麥客」名字即使被沿用,但已不是大賣場。
於今看來,大麥客大賣場經營失利的原因,首先是位址問題。直白地說,該大賣場創業於東莞,實偏離了大陸內需市場主流。因東莞雖是大陸數一數二的台商投資重鎮,但它只是廣東省的一個普通地級市(省轄市),其對全大陸的經貿「輻射力」,遠不如廣州和深圳。
在這樣的城市設大賣場,很難號召市外乃至省外客源。更何況,該大賣場在東莞所處地點亦較偏遠,無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,難免與本市消費者有所隔閡。
其次,大麥客大賣場的商品價格偏高,衝擊市場買氣。此應是因其為台資企業,且經營模式及商品內容與國際接軌,成本較高所致。儘管如此,該賣場若能突出商品差異化特色,仍能抵銷價格偏高劣勢。
可惜,這幾年來,大麥客未能整合東莞台商的製造及研發資源,而沒打造出名聞大江南北的新種商品,來作其「鎮店之寶」,是以無法強力集客。
再者,大麥客誤失了網路購物大潮。因其開門營業的這5年,正是大陸網路購物(電子商務)生意風起雲湧、蓬勃發展之期間;然而,大麥客一直專注於實體店業務,直到去年才設立相關電商事業部門,為時已較晚,無法藉此扳回經營劣勢。
從大麥客事例看來,大陸台商的轉型升級,必須掌握幾個關鍵事項;其一,要貼近大陸消費力的「蛋黃區」,譬如從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武漢等大城出發,來展開相關事業,可以占到整體大陸市場的制高點。
其二,要及早因應大陸市場新潮流。當前已經遍地開花的網路購物姑且不論,但下一步會崛起的新潮流是什麼,台商絕對不可輕忽;像大陸政府的「開放二孩」新政,將帶來何種新消費潮或新商業模式,即值得台商及早探索。
其三,要在供售商品上加強研發,以推陳出新,而不能只是轉作品牌經營;後者不足以保證銷路。尤其,過去的台商外銷品,如何被費心轉化為大陸內銷的流行商品,是一大挑戰。
這幾個要項,可供台商參考,也堪作為兩岸政府輔導台商轉型升級的準則。
但歸結來說,我們對於東莞大麥客的投資經營者,仍要表示肯定,因為他們實驗了台商轉型升級的一種模式,也強化了一般台商的轉型升級意識,而足以在台商發展史上留下一頁。 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60707000024-260202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