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|
學者觀點-從興航解散 看中小企業的蝴蝶效應
|
單位:
|
工商時報
|
建立日期:
|
2016/11/30
|
內容:
|
2016年11月30日 04:10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
雖日: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」,但企業興亡似乎有跡可尋。有65年歷史的復興航空因營運不善,在11月22日停航後宣布解散。興航突然走入歷史的原因不一而足,但因陸客人數急凍以及興航解散後所引爆的「蝴蝶效應(The Butterfly Effect)」令人憂心。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興航事件後亦提出警訊,應留意中小企業倒閉潮,不無道理。
航空運輸業主要是提供客貨、運輸業服務為主;但其產業鏈一般包含上游的飛機製造、租賃;中游的航空運輸業、維修、空廚、地勤及客貨運輸業;下游則涉及旅客、旅行社、貨運承攬及快遞業。坦然言,興航宣布解散並進行清算有其營運上的考量;但首當其衝的莫過於數萬名購票旅客權益,更可能引發旅行業資金周轉不靈,飯店業及觀光業更飽受衝擊。此外,近二千名員工失業及後續的抗爭一時難以解決。其次是,本國銀行對興航債權高達110億台幣,單是合庫、兆豐、華南、彰銀及台銀五家銀行,放款金額分別介於5至17億元之間,受影響不輕。雖目前已就興航債務進行追訴與保全措施,但債權能否全數保住,恐有諸多不確定因素,對銀行財務不無影響。
陸客急凍、興航解散,令觀光業雪上加霜。據統計,在陸客大減4成下,今年來台觀光人數預計跌破1,000萬,加上旅館、民宿蛋塔化,其經營在客源流失下將愈趨吃緊。創世紀旅行社於8月發生跳票停業,掀起旅行業倒閉危機;除此,遊覽車公司、旅館飯店、餐廳等無一不受到波及。尤有進者,陸客不來,觀光業不景氣尚掃到批發零售業,香港地區因陸客連二年衰退,零售業銷售額連續19個月呈現衰退;依此以觀,台灣的批發零售業可要有過寒冬的心理準備了。
然而,中小企業面對的災難不止於此;因房地產不景氣,其產業鏈亦受嚴重衝擊。君不見,前陣子負責台北市藝術中心興建的理成營造宣布結束營業,恐只是冰山一角。據不動產中介經紀公會統計,因房市成交量急降,去年共有1,700家房仲業倒閉,造成4萬名房仲業者失業。肇因人民幣持續走貶所引發的TRF風暴亦不容小覤。估計有3,500多家中小企業主不論是基於避險或投機跟銀行買TRF,結果造成近2,000億台幣的巨額虧損。近日,人民幣貶破6.9關卡,創八年半新低,其虧損恐再擴大,嚴重者可能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,國內銀行將難以迴避風險。
國際經濟復甦遲緩,國際黑天鵝頻頻來襲。英國六月脫歐公投及川普的當選,均意涵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復燃。對於以出口為經濟引擎的台灣,在兩岸官方交流停滯下,難以突破區域經濟合作僵局;復以義大利12月初公投、美國聯準會在12月底可能升息;不僅全球金融市場將有一番動盪,對中小企業而言,簡直是難以承受。有道是: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政府應有積極的因應策略。對內,宜擴大內需消費與投資、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;推動社會住宅與都更速度,提升房市信心與交易量及相關產業鏈的成長;並輔導創新產業,加速產業轉型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對外,兩岸官方應儘速破冰,經貿及觀光交流方能持續。同時,也要積極在新南向簽署雙邊經濟合作協議(ECA),進而在TPP面臨死亡後,轉向RCEP發展,才不致於重蹈過去南向失敗的覆轍。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61130000111-260202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