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|
失衡的萬點行情 中小型績優股 陷無量窘境
|
單位:
|
工商時報
|
建立日期:
|
2017/08/27
|
內容:
|
2017年08月27日 04:10 陳昱光/台北報導
今年堪稱台股大好年,指數刷新27年新高,更持續改寫史上最長萬點紀錄,但在萬點行情下,卻隱藏著資金過度集中的失衡情況,少數個股本益比不斷衝高,而部分營運穩健、年年配息的中小型股卻因苦無成交量,未能彰顯資本市場反映價格功能。
資金效應催化下,台股近9個月大漲1,262點,股價翻身大漲逾1倍的上市櫃股也多達57檔,引領大盤突破萬點魔咒。但反觀天平另一端,市場上仍有不少績優股雖具有業績成長、高殖利率題材,但在缺乏買盤關注下股價「原地踏步」,獲利與人氣不成正比。
對於台股資金失衡現象,證券業者感嘆,上市櫃公司逾1,600家,統計今年來約半數個股日均量未達300張,其中不乏許多技術領先,或具發展優勢,年年維持獲利的產業冠軍,卻缺乏市場關愛眼神,成交量日益萎縮,根本嗅不出萬點行情的味道。
專家指出,景氣復甦、熱錢效應與i8換機潮是推升今年台股大漲的三大動力,內外資同步加碼蘋概、權值股,台股與美股連結度越來越高,都使得資金吸納效應更為明顯。相對地規模較小、或以內需市場為主的中小型傳產、電子股,便成為此波量能移轉的最大「受災戶」。
從交易結構上來看,主導台股的外資多數關注市值百大企業,資金不易流入這些優質低量股;內資法人考量操作績效與市場流通性,不僅自營部不碰,投顧也不敢貿然推薦給客戶;更遑論最依賴量能套利的當沖客。
而最有機會操作中小型股的中實戶,也因為擔心成交量太低,只要連續敲進幾日,就可能因成交異常被列入警示股,若短線股價波動過大,甚至會被調查涉嫌炒股,也限縮了這些個股的流通性。業內人士坦言,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後,成交量低迷雖對營運不至造成太大衝擊,但已影響到企業在台籌資意願,不利資本市場長期發展。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70827000048-260202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