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 您目前的位置: 首頁 / 最新消息

 

 

 

 

 

標題: 《財訊雙週刊》中國大陸資本磁吸擴大 台股加速邊緣化
單位: 中時電子報
建立日期: 2018/04/01
內容: 2018年04月01日 09:00 中時電子報 編輯/盧宏奇、文/林文義

鴻海中國子公司要在A股上市,這件事政府部門似乎覺得雲淡風輕,但與台商有深入往來的立委與企業界者則憂心忡忡,因為台灣資本和金融市場將面對一個全新的變數。

鴻海中國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(FII)赴上海A股上市,已在台股掀起巨浪。鴻海在台灣是具指標意義的重量級公司,金融業者指出,FII西進後,恐對台灣造成資本市場萎縮,中國財報較台灣詳細、更容易吸引投資人,以及金融業務可能急劇縮減的3大後遺症,但政府似乎仍未感覺得到問題嚴重性。

3月19日立法院要求金管會針對「如何防止中國大陸股市磁吸效應」做專案報告,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指出,FII在2015年成立時,資本額並不大,但透過併購及股權交換在短期間內迅速壯大,加上中國針對特定產業以及市值大的獨角獸(估值達十億美元的新創企業),實施即報即審的新規定,FII是第一家適用這項規定的企業,「外界都太放大去看FII的後續效應,目前只有鴻海有能力有此待遇,」還沒有看到台股公司有被磁吸前往中國的趨勢,他認為,FII是在中國註冊的公司,依照目前規定也沒有辦法來台灣上市,台股只能把本身的條件做好,提升台股競爭力。

衝擊1

資本市場萎縮邊緣化,

台股IPO案源愈來愈少

不過,顧立雄此番淡定的說法,不少立委並不贊同。立委曾銘宗就指出,FII的資本額為177億元人民幣,營業額高達3545億元人民幣,曾銘宗問顧立雄,「FII一旦到A股上市,鴻海半壁江山都撤離台股了...這樣你還認為中國股市不會發生磁吸效應?」立委郭正亮也指出,鴻海要將iPhone的代工業務切到FII,他問顧立雄:「這樣還沒有衝擊嗎?金管會對此有審查權嗎?」郭正亮並指出,FII到A股上市後,鴻海持股還有85%,但FII未來發展重心在大陸,未來若在大陸進行增資或找策略投資人,鴻海對FII的股權可能會進一步被稀釋,甚至是逆轉,出現中國股東的股權大過鴻海本來的股權,郭正亮提醒顧立雄對此須多加思考。

曾銘宗也指出,金管會太看輕FII上A股的後續影響,估計上市櫃公司中約有一1178家在中國有投資,投資的金額高達2.2兆元;目前除了FII外,包括榮成、南僑都有意將中國子公司在當地上市的計畫,這些台商中國子公司未來若都在中國上市,對台股非常不利。

一位熟悉中國的投資銀行業者更私下指出:「中國只要針對好公司大開方便門,公司都會想過去上市,這也是對投資人負責,畢竟那裡不僅本益比高,還有市場,隨著上市主體在中國擴大規模,市值很容易就會超越台灣,間接達到『空台』的效果。」

一家金控公司高層在一場聚會中更直言,以前台股多會去找台商在大陸子公司回台上市,未來若FII的效應擴大,這些台商在大陸子公司直接在當地上市,在台股IPO的案源就會愈來愈少,直接衝擊業務量。…【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《財訊雙週刊》】
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401000003-260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