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|
虛擬貨幣直銷化?三大手法揭密:宣稱穩定獲利,連巴菲特都做不到
|
單位:
|
中時電子報
|
建立日期:
|
2018/08/15
|
內容:
|
2018年08月15日 19:01 中時電子報 吳佳晉/編輯、撰文/ 今周刊 呂玨陞
挖礦熱潮,造成許多投機客利用這種新興概念,包裹進傳統直銷行銷手法。這樣的手法是否真能讓投資人獲利?或是利用直銷進行另一個龐氏騙局?
平常就會做各種不同投資的黃先生,去年4月,眼見比特幣兌美元匯率價格不斷上漲,在朋友介紹下,黃先生投資一個比特幣投資的自動交易平台,號稱透過程式交易,可在不同交易所的價差間套利。
黃先生表示,他投資的時機剛好是比特幣起漲時,當時大家對比特幣仍然陌生,之後陸續才有更多人關注比特幣。當時在這個交易平台投資了0.3枚比特幣,過了半年,帳上已擁有1.5枚比特幣,「似乎真有高手在套利。」不過,這個平台不久後卻宣稱,要用自己開發的虛擬貨幣取代比特幣,未來若要出金,得用該公司的虛擬貨幣兌換比特幣。
「現在冷靜想想,初期之所以有錢可賺,應該是這家公司用新進下線的資金支應;當下線進不來,公司就只好改變遊戲規則了。」他選擇早早要回帳上的獲利,離開這個組織,並且做出結論:「應該是一個老鼠會,就是所謂的龐氏騙局。」
三大手法包裝 誘騙民眾上鉤
回顧2017年,比特幣從年初的一枚不到1千美元的價格,一路上漲到1萬9千美元,狂飆的價格引爆全球熱烈討論,虛擬貨幣、區塊鏈、挖礦等名詞跟著一路紅火……。不過,這些名詞,真能完全搞懂的人畢竟不多。
價格狂飆、媒體熱炒、話題十足、專業門檻極高,當這4個元素湊在一起,往往成了違法吸金與詐騙事件的最佳著力點。今年初,公平交易委員會點名2017年多層次傳銷疑涉違法吸金案件的主要手法,「虛擬貨幣」、「虛擬商品」就名列其中。
事實上,一年多來,台灣已有數個大大小小虛擬貨幣相關、以多層次傳銷包裝的組織疑涉違法,遭到檢、警破獲,其中,規模最大的是馬來西亞跨國組織MBI,2017年3月被台中檢調查獲時,在台涉違法吸金至少約30億元;今年7月被檢調破獲的雅格瑞科技,也將自己發行的「維塔幣」作為會員獎金,包裝在傳銷手法裡,透過這個方法涉吸金15億元。
歸納投資虛擬貨幣大概有三種招攬類型,首先是像黃先生遭遇的手法,以「套利交易」為號召。今年3月,民眾檢舉「Ethvinex套利終端交易」網站標榜用「機器人做比特幣套利」,宣稱每周可賺兩成;經調查為典型龐氏騙局,刑事局當時並以「每周賺兩成、連股神巴菲特都做不到」,呼籲民眾冷靜面對這類訴求。
此外,坊間也出現所謂「投資挖礦」的穩定獲利機會。對於這類訴求,已有不少受騙民眾在網路上告白;此外,今年7月,美國一家名為Spotlite USA的公司坦承,在今年1月美國消費電子展(CES)中高調宣稱的「對外集資挖礦」計畫,已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勒令終止,究其原因是比特幣挖礦,根本不可能像該公司宣稱的具可預測性。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815003473-260410
|
|